那些难忘的长影电影歌曲(三)_嘉艺流行音乐_流行音乐歌词大全

  敖包再相会歌词是什么意思《共产主义儿童团歌》   (电影《红孩子》)   作词:乔羽   作曲:张棣昌?   《共产儿童团歌》曲调源于前苏联少年先锋队队歌《燃烧吧,营火》,由钢琴家谢尔盖?菲奥多罗维奇?凯丹-杰什金作曲。1957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根据共产儿童团的故事拍摄了影片《红孩子》。导演苏里和编剧乔羽都有着浓浓的孩童情结,他俩也都曾是红小鬼,对战争年代的孩子们有着异乎寻常的怀念与热情。   为了挖掘创作素材,乔羽生平第一次渡过长江来到了苏区体验生活,走家串户,听当年“红小鬼”们讲述红军北上后他们那艰苦卓绝的斗争故事。渐渐地,一个关于当年“红小鬼”的故事在乔羽的笔下诞生了。剧本写好后,乔羽又为这部影片写了日后广为传唱的主题歌《共产儿童团歌》。中国少年先锋队的誓言:“准备好了,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时刻准备着!”就来源于这首歌。   《敖包相会》   (电影《草原上的人们》)   作曲:通福   作词:玛拉沁夫、海默?   1952年,根据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短篇小说《科尔沁草原的人们》改编的电影剧本《草原上的人们》,在长春电影制片厂开拍,而歌曲《敖包相会》就是此片中的一首插曲。编剧之一的玛拉沁夫将《敖包相会》的歌词写好后,交给了另一位编剧海默修饰润色,两人几经切磋后,又拿给影片作曲——著名的达斡尔族作曲家通福看。随后,通福来到了他的故乡呼伦贝尔大草原,根据海拉尔河畔的一首古老的情歌完成创作。1953年,电影《草原上的人们》上映,由王树理、吴秀云首唱的这首《敖包相会》也随之飘向了祖国的五湖四海。   《敖包相会》由长影乐团歌唱家王树理、吴秀云配唱。吴秀云曾回忆当年选歌唱演员的情景,“当年我和王树理都在长影乐团工作,这首《敖包相会》写出来后,导演和作曲把20多个歌唱演员都叫到会议室,挨个让大家演唱,选拔十分严格。经过筛选,王树理的声音比较彪悍,适合蒙古风情的特点,最终确定他为男生主唱,我的声音比较符合女主人公要求,也被选中,所以两个人有了合作。”   《婚誓》   (电影《芦笙恋歌》)   作曲:雷振邦   作词:于彦夫、雷振邦?   电影《芦笙恋歌》中插曲《婚誓》的原唱者在片中没有标注,实为1957年长影乐团著名歌唱家吴影、温明兰。后来耿莲凤和张振富这对二重唱黄金搭档合唱的1982年中国唱片版本成为了经典版本。   《芦笙恋歌》是一部以拉祜族少数民族为背景的电影,插曲《婚誓》在旋律上同样取源于拉祜族民歌。歌曲用芭蕉的不同部位,以及蜜蜂与蜂蜜的关系,朴实无华的展现出一对相爱中恋人,那种甜蜜、真挚的感情。   《缅桂花开十里香》   (电影《神秘的旅伴》)   作词:潘振   作曲:张棣昌?   1955年,长影乐团歌唱家李世荣与女高音歌唱家温明兰为影片《神秘的旅伴》录制了男女声对唱《缅桂花开十里香》。温明兰声音甜美,唱得温柔多情;李世荣声音清脆,唱得情意绵绵。二人相得益彰,表现了影片男女主人公的缠绵爱情。影片放映后,这首歌很快流行开来。   《迎宾曲》   (电影《客从何来》)   作词:刘文玉   作曲:雷雨声?   《迎宾曲》是为长春电影制片厂1980年摄制的影片《客从何来》创作的主题歌。歌唱艺术家李谷一又在84年春晚上演唱,一时红遍大江南北。这首具有浓郁的广东音乐风格的歌曲,从二十多年前开始,一直迎接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宾朋好友,它热情活泼的曲调和浓郁的广东民歌曲风,从改革前沿的广东一唱到如今早已是今非昔比的整个中国,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友善、好客。   雷雨声意味深长地忆起《迎宾曲》创作。“尽管当时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但我们还是非常闭塞,看到影片女主角从香港买的‘迪斯科’,还不知道是哪类东西。因此就想在作品中添加一些有关西方音乐的新潮元素。但创作之后觉得不理想,觉得太新潮了,反而把我们传统的东西丢了……”陷入两难时,雷雨声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一部电影中周总理去越南访问时当地播放的欢迎曲,既有中国特色,又有异域风味。于是他重新创作了《迎宾曲》,在保留广东音乐韵味的基础上,适当增添美国、东南亚等国外音乐的元素。   从广交会回沈阳的飞机上,雷雨声看到窗外一幅壮观的景象:一道彩虹横亘天空,通架南北。“真是太美了!这时我不由想起了贯通东西的古丝绸之路,沈阳到广州如此之遥,而有了空中交通也变得半日而至,而丝绸之路更为之遥远,有了经济的往来,也会变得天涯咫尺。这不就是改革开放的魅力吗?想到这里,我就坚定地想,这首歌的词一定要让文玉去填,他一定会领会我的意图。”花城、朋友、聚会、诚意——曲中的元素,词作者刘文玉巧妙地把握,神奇地融入,把我国在改革开放大潮下,进行经济建设的盛况在词作中体现了出来。   敖包再相会的歌词再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